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刘怡然:九一八:血色警钟,激荡复兴强音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怡然  日期:2025-9-18 字体: [大][中][小]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北郊的夜空被一声巨响撕裂,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一声炮响,不仅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更拉开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印记,如同一口血色警钟,在岁月长河中长鸣,激荡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强音。

    事变爆发当晚,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向沈阳城发起进攻。彼时,驻守东北的东北军有16.5万人,而日军仅1万余人。然而,蒋介石却电令东北军“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致使东北军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迅速溃败。短短6个小时,北大营陷落;8个小时,沈阳城沦陷;仅仅4个多月,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全部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3000多万东北同胞从此沦为亡国奴,过上了水深火热、饱受凌辱的生活。

    在东北沦陷的14年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统治和掠夺。他们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无数东北人民被强迫劳动,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劳作,许多人因不堪重负而死去。日本侵略者还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细菌战和化学战试验,无数无辜百姓成为了他们罪恶实验的牺牲品。同时,日军在东北各地制造了众多惨案,如平顶山惨案,数百名无辜村民被日军集体屠杀,鲜血染红了大地,惨状令人发指。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是日本妄图征服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野心暴露。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面对日军的侵略,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奔赴抗日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赵尚志、赵一曼等无数抗日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这些英雄们的英勇抗争,才使得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的血色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告别了战争与苦难,迎来了和平与繁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飞船一次次成功发射,彰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高铁网络纵横交错,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5G技术领先世界,推动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在繁荣中迷失自我,不能忘记历史的伤痛。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西方国家在科技等领域对我们进行封锁和打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培养爱国情怀,树立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九一八”的血色警钟,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回荡。它激励着我们不忘国耻,砥砺前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沧州市运河区政府办公室)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