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高子怡:“紧”字为尺量作风 “实”字为笔绘新篇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高子怡  日期:2025-9-18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修订版正式施行,以“过紧日子”的制度之绳,系紧了党政机关作风建设的“安全扣”。这部被称作“反浪费基本法”的条例,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落实,更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为新时代节约型机关建设立下新标尺。

    “紧”在制度设计,让浪费无处遁形。修订后的条例直指“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沉疴,新增“严禁参与境外赌博”“不得违规使用‘三保’资金维修办公用房”等条款,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数字政务浪费等新领域。如广西发改委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雨水回收装置,年节约电费8000元、用水500吨;黑龙江机关事务管理局推行“小份菜”“按需补餐”,食材采购价下降5%—23%,年节约资金36万元。这些实践证明,制度越细密,浪费越难藏身,财政资金越能转化为民生“及时雨”。

    “实”在责任落地,让干部带头示范。条例明确“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要求党员干部“事事常省肩负之责”。从差旅报销到公务接待,从会议活动到办公用房,每个环节都需对照“33个严禁”自查自纠。如河南省纪委监委推动“过紧日子”常态化,严查“吃公函”“超标接待”等行为;广西某机关干部主动减少文件打印,推行“无纸化办公”,年节约纸张2000张。这些案例表明,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是制度执行的关键——只有率先垂范,才能让节约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习惯。

    “深”在长效治理,让节约成为自觉。条例强调“公开透明”与“深化改革”双轮驱动,既要求除涉密事项外,公务支出全部公开接受监督,又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动态监测体系。如“省俭食堂”小程序实时统计用餐数据,精准遏制“舌尖浪费”;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实现“阳光采购”,防止“暗箱操作”。这些创新举措,让节约从“制度约束”升华为“文化自觉”,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策。修订后的条例,以“紧”字为尺量作风,以“实”字为笔绘新篇,既扎紧了制度笼子,又激活了内生动力。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把“过紧日子”融入血脉,把“厉行节约”化为行动,节约型机关建设的蓝图必将转化为民生改善的实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吴桥县曹洼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