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商消费详细内容
王岳雯:预制菜该何去何从 唯有“新”“心”“辛”才能破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岳雯  日期:2025-9-18 字体: [大][中][小]

    在9月10日,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席品牌监督官罗永浩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言论,吐槽西贝餐饮贵且使用预制菜,引发全网广泛关注与讨论,西贝随即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由此现象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预制菜和半成品之间区别是什么?商场中的预制菜是否能做到足够放心?但是凡事有利则有弊,如何正确认识预制菜如何让百姓吃上安全且放心的食品,成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破解之法似乎唯有以“新”治“新”、用“心”破“新”、凭“辛”解“新”。

    以“新”治“新”,需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认识预制技术。随着预制技术日益渗透日常生活,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较大空白,易产生误解与质疑。因此,相关食药监应当担起义务,加强“新”科普宣传,通过专家权威讲解、过程可视化呈现和VR实操互动等多种方式,系统性地介绍预制技术的原理、工艺与安全标准,突出其在节约时间、保障口味一致性、减少餐饮浪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相关企业应公开生产过程,增强透明度,建立社会信任。只有通过科学、透明的信息引导,帮助公众全面理性地认识预制技术,才能更好地推动该行业规范发展,让新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实现食品产业创新与公众健康保障的双赢。

    用“心”破“新”,更要强调深化市场监管,杜绝超期食品发售。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模式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监管部门以“心”体恤,必须主动出击,将监管关口前移,建立覆盖预制菜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全链条的追溯与监控体系。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对食品保质期进行精准动态管理,确保“过期即下架”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必须大幅提升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让试图发售超期食品的不法商家付出沉重代价,从而形成强大震慑。唯有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才能构筑起坚实的信任防线,让消费者真正安心消费,从而推动预制菜这一新产业行稳致远,实现良性发展。

    凭“辛”解“新”,还需企业深化引导,及时公开食品信息。相关企业以不懈的“辛苦”付出和“辛劳”耕耘,通过深化引导和及时透明的信息公示,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面对新业态,企业不能止步于生产,更应成为公众教育的先行者。这要求企业主动“走出去”,利用产品包装、社交媒体、线下体验等多种渠道,生动解读预制技术的安全性与营养价值,直观展示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化“陌生”为“熟悉”。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强制性与主动性兼具的信息公开机制,除了严格遵守法规标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外,还应将主要原料、添加剂使用、营养成分乃至建议食用方式等信息清晰、无误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份主动示“辛”的诚意,是打消市场疑虑、破除认知壁垒的最有效方式。唯有以企业的辛苦透明换取消费者的安心放心,才能构建起稳固的消费信任,真正推动新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