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廖卫芳:“46岁大叔研究生”也是一部“励志故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9-8 字体: [大][中][小]

    9月7日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2025级新生报到的日子,上午9点左右,经济与管理学部迎来了一位特殊新生——46岁的田运良。作为非全日制金融专硕新生,他经历了3年艰苦备考,终于以超过今年国家线20分的成绩成功“上岸”。田运良的考研之路始于2022年,当时他的女儿刚上高中。“孩子当时成绩差强人意, 我想带着她一块学习,如果能考上最好,考不上也能给她鼓鼓劲,做个榜样。”(9月8日《济南日报》)

    其实,“46岁大叔研究生”这样的新闻并不“新”,类似报道还有很多。比如,《新京报》曾报道,上海交通大学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为了给儿子作表率,她常到家附近的上海交通大学上自习,并在2016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入了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年4月下旬,又被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攻读硕士学位。再如,《北京青年报》也曾报道,一位名叫杨小勇的52岁电器维修店老板,为了给正在服兵役的儿子“做榜样”,自学参加高考,并以2门专业课成绩考第一被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录取。

    笔者以为,无论是“49岁妈妈研究生”,还是“52岁爸爸大学生”,抑或是“46岁大叔研究生”,他们的感人故事,与其说是给孩子做榜样、作表率、树标杆,倒不如说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

    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一直存有争议,加之,有的考生考大学、考研只为“一纸文凭”,更是加剧了不少人“读书无用”的想法。于是,有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不求上进,不喜欢读书,反而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有的即使进了大学,也是吃喝玩乐“混”四年。这无不让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一种“玩物丧志”的感觉,这实在令人感到忧心忡忡。

    反观“49岁妈妈研究生”“52岁爸爸大学生”和“46岁大叔研究生”,虽然他们当初下定决心“考大学”“考研究生”的目的就是给孩子做榜样、作表率、树标杆,但他们的“壮举”不也是一部“励志故事”吗?这对其他年轻人不也是一种榜样、表率和标杆吗?试想,天命之年的他们尚且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实现自我的梦想和人生价值,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人去思考、去对照吗?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话一点也没错。正是在“49岁妈妈研究生”表率的力量感召下,其儿子也顺利考入了复旦大学研究生。而同样,在“52岁爸爸大学生”榜样的力量感染下,其儿子在部队的表现越来越好。相信,这位“46岁大叔研究生”也一定能给其孩子树立标杆促进其学习。可见,“49岁妈妈研究生”“52岁爸爸大学生”和“46岁大叔研究生”,他们确确实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表率和标杆,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去学习,更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去崇拜、去尊重、去敬仰。

    但愿“49岁妈妈研究生”“52岁爸爸大学生”和“46岁大叔研究生”的“励志故事”,能给更多年轻人以启迪,以鞭策,以励志,从而以实际行动去追求梦想,并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人生价值。笔者以为,这才是当今每一位年轻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