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夏隆:胜利是抗争的回响、从宁阳石匾看民族觉醒的历史印记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夏隆  日期:2025-9-3 字体: [大][中][小]

    一块刻着“兴亚楼”的石匾重见天日,沉默的石头诉说着不屈的历史。山东宁阳陈美村发现的这块石匾,不仅是日军侵华的新证据,更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永恒回声。

    在山东宁阳陈美村村委会办公室,一块长90厘米、宽35厘米的石匾静静躺在那里。上面刻着的“宁阳县东庄镇陈美庄兴亚楼,皇军队长筱利道,县警队长李广谦、第9区自卫团团长马德恩监修”,以及落款“民国三十年”,揭开了尘封80多年的历史记忆。

    这块石匾的发现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它不仅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更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苦难与抗争的缩影。

    石匾无言,历史有声。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陈美村发现的这块石匾更是如此。石匾上刻着的“兴亚楼”三个字,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所谓“兴亚”,实际上是日本为掩盖侵略实质而提出的欺骗性口号。这块石匾的发现,让我们再次看清历史真相——任何美化侵略的企图都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石匾上记录的三个名字分别代表了三种势力:日本皇军队长、县警队长和自卫团团长。这种组合恰是当年侵略者与投靠者勾结的真实写照,是那段黑暗历史的立体呈现。

    苦难记忆,民族觉醒。石匾记录的“民国三十年”(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那一年,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和“三光政策”,那一年,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宁阳县地处鲁中地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就发生在宁阳周边地区。这块石匾的发现,让我们得以触摸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陈美村党支部书记宫玉伟说:“牢记苦难,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句话道出了铭记历史的真谛——回顾苦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抗争精神,胜利之源。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源在于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14年抗战,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宁阳石匾正是这段历史的微观见证。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有石匾上记录的投靠者,但更有无数不屈的抗争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伤亡约200万人,但他们没有屈服,而是用各种方式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

    历史回响,时代启迪。八十多年过去了,这块石匾的重现让我们再次思考:胜利从何而来?胜利来自于抗争,胜利是抗争的回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宁阳石匾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历史、观照现实的镜子。从石匾上的“兴亚楼”到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历程,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宁阳石匾所见证的那段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胜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艰苦抗争取得的。石匾会风化,但记忆不应褪色;战争已远去,但精神需要传承。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胜利的回响穿越时空,抗争的精神照亮前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块沉默的石匾将继续诉说那些不该被遗忘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者单位:新城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