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陆雨洁:减基层负担之“重”增治理效能之“优”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陆雨洁  日期:2025-8-19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过去,形式主义问题让干部疲于应付“文山会海”和“痕迹管理”,消耗了大量精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八项规定为抓手,大力整治作风顽疾,为基层减负松绑,推动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为民服务上。这些举措既优化了基层治理,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效。

    减“虚”留“实”,让基层干部从“指尖”回归“脚尖”。“以前光报表就有十几张,格式还不一样,一天啥也干不了净填数了。”这是不少基层干部曾有的无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直指“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痛点,明确要求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考核,让基层从“材料政绩”中解脱出来,基层干部终于有了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居民楼栋,用“脚尖”丈量民情,用“真心”回应诉求。

    去“繁”就“简”,让政策执行从“梗阻”变为“畅通”。政策落地“中梗阻”,往往源于层层加码的“繁文缛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以上率下”,要求上级部门带头转变作风,杜绝“拍脑袋”决策、“一刀切”部署。近年来,从“一票否决”事项大幅削减,到“属地管理”权责清单明确,再到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跑路代替干部跑腿”,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在执行政策时更有方向、更有底气。

    提质增效,让作风转变从“约束”化为“自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是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通过剔除无效负担,让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治理方法上。减去的是形式主义的“包袱”,增加的是为民服务的“动力”;卸下的是不必要的“负担”,提升的是治理能力的“水平”。(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中华路街道办事处)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