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经济往来中,纠纷时有发生。今天,我们聚焦一起酒店住宿费欠款案件,看看如何在经济生活中守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2024年11月27日,马某因工作入住某酒店,本是平常的住宿,却因工程款结算滞后,让事情偏离轨道。马某因资金周转困难,选择赊欠继续入住。
时间推移,欠款不断累积。2025年3月15日马某退房结算,共拖欠住宿费13178元。3月22日,马某出具欠条,承诺“2025年4月5日前付清欠款”。然而,还款期过,酒店多次催要无果,无奈之下,为维护权益,酒店将马某诉至法院。
【法院调解】
案件审理中,法官秉持高效便民、定分止争原则,积极组织调解。酒店方强调欠款对资金周转的不利影响,马某坦言因工程款未到账,无力一次性清偿。
法官综合考量,一方面向马某释明欠款不还可能面临信用受损、强制执行等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建议酒店方给予宽限期。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马某分期还款,短期内先付部分款项,剩余一月内结清;酒店方放弃部分逾期利息主张。纠纷就此妥善化解。
【法官说法】这起案件给我们诸多启示:
消费者角度:消费时要考量自身经济与还款能力,避免因一时之需陷入债务困境。产生债务后,需秉持诚信,按时还款,维护良好信用。
商家角度:与客户经济往来时,要留存入住记录、欠条等证据,以便必要时通过法律维权。面对纠纷,保持理性,积极寻求合法合理解决方式,避免矛盾激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合同、债权债务等规定,为这类纠纷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债务方与债权方都应了解、遵守法规,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
经济活动里,我们需增强法律意识,尊重契约精神,以法律为准则、诚信为基石,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经济环境。(作者单位:泽普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