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唯有以廉洁自律守护初心本色,以清正廉明扛起使命担当,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筑牢坚实根基。
廉洁自律是初心的“防腐剂”,需以制度刚性筑牢防线。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保持初心的纯粹性,离不开廉洁自律的“防护网”,而制度则是这张网的“纲”与“骨”。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常态化,一系列制度的完善,为党员干部划定了行为边界。这些制度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它既约束权力任性,更守护干部不越雷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让“纸上条文”成为“带电高压线”,就必须强化监督问责,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行为零容忍。唯有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才能让党员干部在规矩的框架内践行初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清正廉明是使命的“动力源”,需以文化浸润涵养生态。使命的担当,需要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作为支撑。而政治生态的培育,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滋养。从“一钱太守”刘宠到“两袖清风”于谦,从“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到当代“清廉干部”典范,廉洁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着精神滋养。新时代的廉政文化建设,既要传承“克己奉公”的传统美德,更要融入“权为民所用”的时代内涵。通过开展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廉洁家风建设等活动,让廉洁理念入脑入心,让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中涵养“拒腐蚀、永不沾”的品格。当清正廉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担当使命就有了最深厚的土壤。
守初心担使命,需在“常”“长”二字上久久为功。廉政建设非一日之功,廉洁自律也非一时之举。党员干部要把廉洁作为终身必修课,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常”就是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自身,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长”就是要长期坚持、一以贯之,把廉洁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决策部署还是日常工作,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标尺,在担当使命中彰显清正本色,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廉洁承诺。
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廉洁自律守护初心不褪色,以清正廉明推动使命落地生根,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