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之家详细内容
陈震离:池黄高铁开通周年、绘就皖南山水新画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震离  日期:2025-4-29 字体: [大][中][小]

    当G8388次列车载着上海游客驶入黄山西站,车窗外的黄山奇松正与铁轨旁怒放的映山红相映成趣。这条贯通皖南山水的池黄高铁开通一周年,用飞驰的车轮改写了区域发展图景。125公里的银色轨道,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在青山绿水间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

  这条钢铁动脉首先激活了沉睡的旅游资源。九华山站日均到发旅客超4200人次的数字背后,是上海游客清晨在城隍庙吃小笼包、中午已在九华山品尝素斋的现实转变。青阳县文旅局的数据更具说服力:高铁开通后游客停留时间延长1.8天,带动全县旅游收入增长12%。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皖南秘境,如今借助350公里时速的列车,将九华云海、黄山奇松、古村炊烟打包成"高铁风景套餐"。黄山西站42万人次的发送量证明,当5A级景区与高铁站实现25分钟接驳,山水资源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交通格局的重塑催生了新型区域经济带。池州站与宁安高铁的握手,黟县东站与杭昌高铁的联姻,使皖南山区从交通末梢变成十字路口。上海始发的"超级环线"列车,用8小时画出的长三角经济圈,让青阳的石耳炒蛋摆上苏州餐桌,宏村的徽墨酥成为杭州伴手礼。这种改变在产业链上尤为明显:黄山烧饼作坊升级为标准化食品厂,九华山民宿开始提供接送站服务,就连车站周边的停车场都变身土特产集市。高铁带来的不仅是客流,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更具深意的是发展思维的转变。灵活折扣票价机制的实施,显示出基础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智慧——早班车65折优惠吸引背包客,周末全价票服务家庭游客,差异化策略让铁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面对五一假期大客流,黄山西站加密短驳班次的预案,九华山站增设的8条安检验证通道,都体现出服务意识从"管理旅客"到"服务游客"的转变。这种思维升级,使高铁经济效应呈现乘数效应:每增加1列动车组,就带动沿线新增3家农家乐、5个就业岗位。

  穿行在皖南群山的列车,车窗犹如动态画廊。上海游客举起手机拍摄梯田时,不会想到他们正在参与一场山乡变革——黟县民宿主学会用短视频营销,青阳茶农开始研究冷链物流,池州米酒作坊添置了电商打包机。这些变化汇聚成醒目的发展数据:高铁沿线旅游收入年增长18%,农产品外销增长25%,返乡创业人数翻番。当"高铁+文旅""高铁+农业"的融合模式逐渐成熟,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站在开通周年的节点回望,池黄高铁带来的不仅是更快的出行方式。它像一支神奇的画笔,正在重新描绘皖南的发展图景:从前需要翻山越岭的土特产,如今搭上高铁快车走向全国;曾经困守深山的古村落,现在成为年轻人创业的热土。当列车驶过开满油菜花的山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流动的风景,更是一个区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的生动实践。这样的发展故事证明,只要找对路径,绿水青山自会奏响振兴强音。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