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沉浸式普法” 司法护航“您”的舒心之旅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  日期:2025-4-27 字体: [大][中][小]

    春风送暖迎五一,普法旅游正当时。五一小长假临近,朋友圈已悄然掀起“旅游攻略大赛”。然而,美景背后暗藏消费陷阱、强制购物、意外纠纷等风险。如何让游客从“说走就走”升级为“有备而行”呢?

    近日,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干警走进社区广场,开展了一场“沉浸式”旅游维权普法活动,为辖区居民送上“法律锦囊”,助力群众擦亮双眼、安心出游。

    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情景剧”正在上演。“不买特产不准上车!这是公司规定!”法院干警扮演的“黑心导游”叉腰而立,对着“游客”大声呵斥。吸引了不少辖区群众驻足围观,这时,另一位干警快步上前,“《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强制购物!您有权拒绝并拨打12345投诉!”

    在活动现场,法院干警们将法律知识化作沉浸式体验:“从导游变导购的逼真演绎”到“台阶湿滑摔伤”的责任剖析,常见的旅游陷阱通过法院干警的详细讲解鲜活呈现。干警们还宣传了维权秘籍——“手机录像三步法”同步教学,购物小票等关键证据的留存等。

   “原来微信聊天记录也能当证据!”“酒店临时涨价必须双倍赔偿?”干警们针对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结合《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逐条解读。

   “去年在景区被忽悠买的假玉石,当时只会吃哑巴亏。”“今天不仅学会了用手机留存证据,还学会了如何维权。”“非常感谢法院把法送到我们身边,以后出门旅游心里有底了。”此次活动发放宣传单1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

    旅游是寻找诗与远方,而非提心吊胆的冒险。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将持续织密维权服务网,继续用好“沉浸式普法宣传+靶向答疑”的创新模式,让更多的法律知识从纸上“活”起来,成为旅途中的“防身利器”。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愿您手握法律锦囊,踏遍万里山河,全程快乐无忧!(作者单位:汪清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