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李鹤: 以系统思维答好法治反腐时代命题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鹤  日期:2025-4-24 字体: [大][中][小]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明确提出“风腐同查同治”的系统治理理念。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风腐交织难题,通过“查”“治”贯通阻断腐败根源。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以文化涵养为着力点,形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闭环,为新时代法治反腐注入新动能。

    一、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彰显法治反腐精准性

    风腐交织是当前腐败问题的重要特征。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纪委监委在查处许富奎案时,既查实其长期违规吃请等“四风”问题,又深挖其受贿犯罪的腐败本质,并通过类案治理推动制度完善。这一实践表明,唯有将“四风”问题与腐败行为同频查办、同步施治,才能精准切断由风及腐的演变链条。辽宁省营口市纪委监委在查处宋某某违规吃喝案中,不仅处理涉案人员,更推动完善公务接待等制度206项,体现了“查一案、治一域”的法治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反腐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严肃性”,只有以刚性制度约束权力,才能筑牢防腐堤坝。

    二、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法治反腐长效机制

    制度是法治反腐的根基。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出台《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意见》《同步核查酒驾醉驾案件工作办法》等制度,从政商关系、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等层面织密监督网络。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动态分析政治生态,对“一把手”进行政治画像,构建“研判—整改—监督”的责任闭环。这些探索印证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治理逻辑。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持续深化,更以“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作风建设固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三、强化监督贯通,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反腐败斗争需凝聚多方合力。云南省建立“五级联动”群众诉求解决机制,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成都市通过常态化沟通和调研,精准识别选人用人、决策执行中的风险点。农村基层作为反腐“最后一公里”,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规定》明确禁止虚报补贴、违规干预土地流转等行为,以法治手段遏制“微腐败”。这些实践表明,只有构建党委领导、纪委协调、部门联动的治理体系,才能破解深层次症结,净化政治生态。

    四、厚植廉洁文化,涵养清正政治生态

    文化育廉是法治反腐的深层支撑。河南省纪委监委打造的廉政文化教育馆,以风腐交织典型案例为教材,通过沉浸式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拒腐定力。中央纪委推出的《零容忍》等专题片,以及《人民的名义》等文艺作品,将法治教育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形成“以案释法、以文化人”的警示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文化建设需夯实思想根基”,唯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才能培育崇廉尚俭的社会风尚。

    当前,反腐败斗争已进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新阶段。从个案查办到类案治理,从制度完善到文化浸润,法治反腐正以全链条、多维度方式推进。各级党组织需深刻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在逻辑,以法治思维破解风腐交织难题,以制度创新巩固治理成果,以文化涵养筑牢思想防线,让清廉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