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之家详细内容
刘金乐:成渝铁路擎动双城经济圈,共铸西部增长新极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金乐  日期:2025-4-20 字体: [大][中][小]

    随着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工程的全速推进,"两小时交通圈"正从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成渝中线高铁作为我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铁动脉,其建设进程牵动着整个西南地区的神经。这条全长292公里的"黄金通道"将成都与重庆的时空距离压缩至50分钟,不仅刷新了成渝双城通勤效率,更意味着生产要素流通速度的几何级提升。在松树湾隧道贯通、玄天湖大桥合龙等关键节点突破的背后,是重庆交通建设者用技术创新突破地质难题的攻坚智慧。

    2023年重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交出亮眼答卷: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突破3.6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网络覆盖全球120个国家的503个港口。更值得关注的是,重庆正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通过实施铁路运费扣减政策、打造中老泰全程时刻表班列等创新举措,将跨境物流时效提升30%以上,为内陆开放探索出全新范式。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重庆率先启动物流成本优化改革:通过"公转铁""铁水联运"等结构性调整,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持续下降;依托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让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实体企业年均节省物流成本超百亿元,更重塑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随着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加速建设,交通网络的"乘数效应"开始显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沿高铁走廊集聚发展,形成"一小时产业生态圈";依托陆海新通道设立的跨境产业链,正将东南亚的橡胶、欧洲的精密仪器与成渝的智能制造深度链接。这种以交通轴线牵引产业重构的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

    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的新起点,重庆正以交通现代化撬动更深层次改革开放。当"两小时交通圈"遇见"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这座山水之城不仅书写着内陆开放的传奇,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角色。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