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一则重磅消息引发广泛关注。4月17日,国务院围绕 “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 展开了第十三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亲自主持此次学习,并着重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稳预期、强信心的决策部署刻不容缓。当下,我们必须深刻理解预期管理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实际形势,全力推动社会预期向着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凝聚起应对风险挑战、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为何要如此重视预期管理呢?其实,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客观条件,市场预期这一主观因素同样影响深远,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预期经济。在宏观经济治理中,我们既要调控供需平衡,也要做好预期管理与引导,让稳预期、强信心和稳经济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做好预期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政策制定实施和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将稳预期放在重要位置。要结合形势变化,提升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比如,找准政策重点,抓住关键问题集中施策;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在关键时间窗口迅速行动;掌握好政策力度,必要时大胆创新,打出政策 “组合拳”,让市场切实受益;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主动精准地将政策传递给群众和企业,加强与市场的互动交流,让政策充分发挥作用。
重大战略、改革举措以及发展环境,对稳定预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快重大战略和改革举措的落实,做到言出必行、行之必果,能够引导市场形成明确稳定的预期,实现改革与预期的良性互动。营造包容的氛围,打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主动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规范行政执法和权力运行,切实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只有深刻把握预期管理的客观规律,持续改进宏观经济治理,才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此次国务院专题学习,为后续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预期管理关乎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也关系到居民的消费信心。当市场预期稳定,企业更愿意加大投资、扩大生产,居民也更有底气消费,从而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各部门、各地区必将围绕预期管理这一核心,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应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预期管理,我国经济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