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胡代林:“赏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代林  日期:2024-4-16 字体: [大][中][小]

  春有约,花不误。每年春季,花开争艳、姹紫嫣红,走出家门拥抱春天,与绽放的鲜花“撞个满怀”成为大众百姓的首要选择。特别是今年以来,伴随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接棒“年味经济”的“赏花经济”正持续升温,推动乡村文旅市场“春潮涌动”。但与此同时,面对汹涌如潮的赏花人流,部分乡村依然存在接待设施薄弱、文旅产业延伸断档、宣传营销模式老旧等问题,“留不了人”“留不下钱”“留不住心”已然成为制约释放乡村“赏花游”消费活力的瓶颈所在,如何向“新”而行、做足“花”文章,让“赏花游”常开常新、活力涌动,既关乎大众百姓赏花游玩体验感的底色和成色,也是时下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项必答题。

  丰富内容供给,推动“单一”向“多元”转变。当前,人们热衷赏花游不再满足于观赏和拍照,群众百姓多元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不断扩大,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个性化特色需要坚持以花为“媒”、以节“圈粉”,紧贴人们“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赏花游”消费体验。譬如,湖北襄州打造“赏花+音乐节”“赏花+露营”“赏花+市集”“赏花+非遗”“赏花+体育”等多元消费场景,打造深入人心的“赏花品牌”;江苏南京举办国际梅花节,其间还推出欢乐游园嘉年华、钟山文学馆开馆、创意市集新体验等6大板块30余项活动,以新模式、新体验带动“赏花经济”升温;山东青岛精心定制赏花路线,以“十里不同天,四季不同景”缓解赏花疲劳、消费疲劳,推动赏花经济从“一季红”到“季季红”……各地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鲜明、多业态融合的赏花旅游模式,才能为“赏花经济”开拓更多场景、提供更多更优质产品和服务,进而不断增强游客体验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深挖文化底蕴,实现“风景”向“钱景”营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赏花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历史名人及自然景观,使游客在欣赏花卉外在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依附在花卉之上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文化底蕴,对于提升群众出游文化品位、增强“赏花经济”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这也启示我们,深入挖掘本地花卉文化资源,将“赏花经济”融入中国传统的田园文化、耕读文化,打造融休闲观光、生态康养、美食娱乐、采摘体验、农耕文化、研学拓展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将经济作物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开发餐饮民俗、生产加工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让“赏花”旅游向体验文化、融入自然、见证美好的“沉浸式”旅游转变,如此定能全面拓展乡村文旅消费市场,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以此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