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刘芳竹:传承传统文化要有共享思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芳竹  日期:2022-1-26 字体: [大][中][小]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民族情感的核心,是民族力量的源泉。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精神支撑和前行力量。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众筹和共享经济的思路,打通全民参与的通道,构建全民共享的体系,让传统文化在共建共享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让文化和时代同频共振,散发出新的更大的魅力。

    引导全民参与文化保护与创新是文化共享的应有之义。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仅仅依靠个人是很难全面掌握好、保护好的,我们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激发全民参与的自觉、凝聚全民共建的合力。传统文化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英文化,她属于所有人。传承传统文化要杜绝闭门造车、抱残守缺的狭隘思想,必须在坚持传统文化核心不动摇的基础上敞开大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轨,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姿。

    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全民共享是文化共享的重要途径。对于传统文化而言,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当下,如果不能借助大众传媒和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就很难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稳固地占据有利位置。对此,我们应当摒弃摇头晃脑般的机械背诵和填鸭式的暴力灌输,通过创新“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新模式,构建在线学习平台、专业微信公众号、网络大数据精准推送组成等传播“矩阵”,不断提高趣味性、互动性和针对性,努力让传统文化实现“裂变式”的精准传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秩序几乎被颠覆。艺术的鉴赏只需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而是扩大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让我们以共享的新思维开创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